找到相关内容414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苏轼禅诗表现的艺术风格

    但草木仍然自生自长,苍然一片,展现了大自然生命的力量。作者登上塔时,眼界有无穷大千世界,浮天无岸的太湖风景,似乎有无所不容的深沉大度,亦展现出开阔而旷荡的无岸世界。这“眼界穷大千”与“盆山不见日”互相...

    韩 朴永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41544562.html
  • 心智科学:东西方的对话(3)

    做为个人也是如此),由发展智慧、减少侵略性,而变为更温和、大度与无所偏执。甚至人类的形体就是无数美德的具体表现,佛教认为,由布施、容忍与德行方能生成人身。好勇斗狠与猎杀的人类神话,是不符合佛教观念的。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45444667.html
  • 诚敬人生--净空老法师及其理念简介

    首先所看到的是一尊袒胸露乳,笑容可掬的弥勒菩萨塑像,它代表的是——如果想学佛、如果想作菩萨,第一步便要从「欢喜大度」修起。要学会包容别人、体谅别人、时时笑面迎人,不生烦恼,对任何人都能平等看待,这样,...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3645400.html
  • 李唐名相姚崇与佛教(1)

    少为猎师,老而犹能。’帝悦,与俱驰逐 ,缓速如旨,帝欢甚。既罢,乃咨天下事,衮衮不知 倦。帝曰:‘卿宜遂相朕。’崇知帝大度,锐于治, ...

    陈祚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0746096.html
  • 茶禅的味道(1)

    纯净善良的心,一颗赤诚火热的心,一颗君子大度的心,一颗无缘大慈的心,是在这份静静地思维,静静地学习当中提炼出来的。  记得有一首流行歌曲中这样唱道“寂寞让我变得如此美丽。”当时听到这句歌词的时候,令我...

    正慈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5846301.html
  • 天台智顗一心具足说之理论意涵

    大度生之悲愿,小乘则无。要明两种主张之缘由,须言阿毗昙论与《成实论》之不同。在部派佛教的发展中,由于成为上座部之最大派系的说一切有部之阿毗昙论是主张法体实有的,亦即但明人空,不言法空,故就此即有以小乘不...

    林志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446641.html
  • 论禅之不可言说---从体悟性思维视栏位的解读

    ,从而铸成其悲壮、大度的美。这涉及到许多方面,如既无言又要言、既要静定又要虑慧、既即心即佛又非心非佛、既有规范性又无规范性、既有权威性又无权威性等,这些对子中都充满著逻辑矛盾。甚至以逻辑性思维的角度看...

    刘家俊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546644.html
  • 般若波罗蜜初探-以《大智度论》为主(1)

    生法忍,如《大度智论》卷79云:  菩萨学是般若波罗蜜空行,不取空相故,过于二地,得无生忍法,入菩萨位。[79]  卷80亦云:  深入毕竟空中,则不见声闻、辟支佛地,不见故则不于是中住。[80]  ...体证寂灭涅槃的智慧是共二乘,在能断“智”与所“断”惑,菩萨与二乘可谓平等平等,故说二乘“若智”、“若断”皆是菩萨无生法忍。《大度智论》卷71亦释曰:  问曰:声闻、辟支佛法是小乘,菩萨是大乘,云何言二乘...

    释安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0846995.html
  • 任继愈《中国佛教史》(10)

    昊命人创西夏文,用以翻译的佛典不少。藏传佛教传入的确切时间不明。西夏仁宗(1140—1193)时,在大度民寺举行的大法会上,同时诵读藏、汉文藏经,说明西夏早已接触藏传佛教。仁宗很崇敬噶玛噶举的创始人都...

    任继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3147049.html
  • 欧阳竟无:瑜伽师地论解题

    始于自分。中于胜进。终于得果。自分之初。修造自利。故先之于大度。自分之实。修造利他。故次之于摄事。胜进之初。行随缘行。故次之于供养亲近无量。胜进之实。行内证行。故次之于菩提分。因成言功。果满称德。故终...

    欧阳竟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3847360.html